泥鳅主要以浮游生物、水生昆虫、甲壳动物、水生植物碎屑、藻类等为食,有时还吃水底腐植质与泥渣。泥鳅适应能力强,喜欢栖息在平静水域的底层,适宜生长水温在25-27℃间,在每年4月水温18℃左右时繁殖,除了用鳃和皮肤呼吸,还能用肠壁辅助呼吸。泥鳅品种有青鳅、大鳞副泥鳅、中华沙鳅等。
一、泥鳅吃什么食物
1、泥鳅主要以浮游生物、水生昆虫、甲壳动物、水生植物碎屑、藻类等为食,有时还吃水底腐植质与泥渣。
2、人工养殖可喂食蝇蛆、鱼粉、猪血粉、蚕蛹粉、米糠、麦麸、菜饼等。
二、生活习性
1、泥鳅适应能力强,喜欢栖息在平静水域的底层,生活在水温10-30℃水体中,最适水温在25-27℃间。
2、每年4月水温在18℃时繁殖,在浅水草丛中产卵,仔鱼通常分散生活,并不结成群体。
3、泥鳅除用鳃和皮肤呼吸,还用肠壁辅助呼吸,在缺水环境,只要泥土保持湿润,泥鳅可存活很长时间。
三、品种分类
1、青鳅
(1)又叫泥鳅,体型为圆柱形,尾部侧扁,尾鳍为圆形,有5对口须,鳞片细小并埋于皮下。
(2)体背与背侧为灰黑色,并有黑色斑点,体表粘液较多,头部较尖。
2、大鳞副泥鳅: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,体型与泥鳅很像,有5对须,鳞片大并埋于皮下,尾巴顶端褶棱发达。
3、中华沙鳅:又叫钢鳅,分布在长江中、上游地区,吻长而尖,有3对须,颊部无鳞,喜栖息在砂石底河段缓水区。
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敢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敢网立场。
泥鳅自然繁殖和半自然繁殖,繁殖注意事项
完全自然繁殖:又称诱发繁殖,是人工诱集泥鳅产卵群体并获得受精卵的方法。采用此法时,首先在浅水处投入2笼草木灰,然后在诱产区投入0.
2021-04-09 12:35:12
泥鳅生态养殖技术,如何放养苗种
精整田块:选择的田块要求水源充足,放鳅前,将田埂加宽夯实。施足基肥:泥鳅主要捕食水蚤、水丝蚯蚓、摇蚊幼虫等,适度施肥,能使饵料生物
2021-04-09 10:50:37
泥鳅养殖池的选择方法,水源、水质和土质都有要求
位置选择:选择日照良好、温暖通风、空气清新、交通便利、水源充足、无污染的场所。水源信息:无污染的江、河、湖、井、自来水可用于养泥鳅
2021-04-09 12:59:38
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,饲养管理措施
泥鳅苗种在体长不足2厘米的前期培育阶段,需要根据水色情况,适量追肥。追肥可以使用经过发酵的猪、牛、鸡、人粪等农家肥,也可以使用磷酸
2021-03-22 08:15:18
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,都有什么症状
以泥鳅赤皮病为例: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,浸洗病鳅15~20分钟;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.04%的呋喃奈
2021-04-09 11:07:29
养殖泥鳅的条件,需准备足够大的养殖池和充足的饲料
养殖池:经过清池消毒后,再投放种苗。水源: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,但水中要存在淤泥,每隔一段时间要换1次水。饲料:饲养期间,可对泥鳅
2023-07-17 12:16:44